首页 经济 > 正文

“春争日,夏争时”——武义县王宅联盟在吴山下村的试点探索

天刚蒙蒙亮,在武义县王宅联盟吴山下村,几十名老农就扛着农具,陆陆续续下田来。青翠的九峰山下,大家遥遥打着招呼,哼着小曲,卖力劳作。昔日的抛荒田,经过众人两个月来的努力,逐渐形成约50亩的玉米地,另有400多亩稻田正在开垦中。

67岁的农民葛金余在武义城区及周边打工近20年,进过工地、做过装修、跑过运输,上年纪后就干点门卫之类的零工。今年,受疫情影响,加上风湿病导致腿脚不便,葛金余选择留在村里。闲不住的他接受村党支部邀请,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种地。村里像他一样情况的老人不在少数。

“春争日,夏争时。”“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关于种地,葛金余有说不完的心得。手指轻夹起玉米种,往营养盘里一按,种子恰到好处埋进土里,一盘72颗种子,他一天能完成上百盘。与过去种地不同的是,如今他拿的是工资和田地入股分红,平均一个月挣3000多元,开支相比在外打工则大大减少,一来二去收入不减反增。

农村老人想发挥余力多挣些钱,门路在哪里?如何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武义县王宅联盟在吴山下村的试点探索,提供了一条路径。4月中旬,联盟联合省农业科学院、县供销联社、武义农商银行、吴山下村党支部,举行“我们的希望田园”项目签约仪式。武义县农商银行当场为项目授信300万元。协议确定,各方结合“非粮化”整治和特色农业开发等工作,抱团开发该村500亩农田,并定向帮扶仍有就业意愿的老年农民群体,为其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王宅联盟党工委书记俞晓刚介绍,通过项目引领,农民的劳动力、农村的基层组织、农业科技、农产品供销渠道、农商行的资本等“五农”合一,要新技术有农科院指导,销售上联手县供销联社,平时管理有老农,精准助力产业发展。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农田,细化岗位分工和薪酬分配,让农民就业更灵活、效率更高。68岁的农民朱秋仙算了笔账:“以前种地是各干各家,从锄地到播种一手挑,有些活自己也不擅长,辛苦一年才挣几千元,现在自己靠岗位工资,一年能挣近两万元,收入足足翻了一倍。”

“‘希望田园’项目的成立,让村里六七十岁的闲置劳动力不仅有农田入股收益,还能在家门口通过劳动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绘就‘支部有作为、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的共富图景。”吴山下村党支部书记王科利说,目前村里已有首批45名老农“上岗”,还有不少中青年都找了过来,随着农田开发规模的扩大,他们将推出更多岗位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关键词: 诺维斯基去哪了 贝尔出演雷神4 南京证券官网 南京证券交易系统 南京证券官方网站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