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经济 > 正文

海内外学者聚鲁献策中国易学文化在异国“落地生根”


(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30日电(王采怡)连日来,“海外易学研究新视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易学在海外的传播交流现状,探讨《周易》文化如何在不同地域得到重构,并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衍生出新的内涵。

“《周易》在传播到斯堪的纳维亚之后被解读出了女性主义色彩,‘性别平等’是斯堪的纳维亚版本《周易》中反复出现的焦点。”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学者Bjoern Aage C. Blix在研究《周易》斯堪的纳维亚语译本时发现,该版本《周易》不赞同以“阳”为中心的思想,并且不再频繁出现高贵的男人(即“大人”),而是更倾向于支持两性平等,以期人们建立和谐长久的婚姻关系。

拉脱维亚大学亚洲学系学者安吉塔·鲍葛薇以《中国经典环球游记:拉脱维亚和波罗的海国家<易经>研究》为题介绍说,波罗的海国家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这些国家的面积和人口都很小,但它们有不同的语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在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工作的亚洲研究人员。“如今,中国文化在波罗的海国家得到了广泛研究。当地有专家从事文言文和中国经典的研究,其中就包括《易经》研究。”

“纵观历史,东亚哲学家努力发展东方哲学和《周易》理论,使其与自己的思想产生共鸣。韩国的儒家思想正是起源于《周易》的‘构型思维’。”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学科学者安承宇借助韩国传统图示的功能来论述《周易》的现代转型。他表示,选取朝鲜图示,尤其是朝鲜王朝时期的图式理解《周易》,是因为这些图式不仅能助于理论组织,而且具有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者实现重建《周易》研究的理论。

据了解,该讨论会分为开幕式、闭幕式、主题发言及5场小组讨论,在7月28日至29日持续召开,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