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经济 > 正文

露天电影变迁记

16日晚7点半,华灯初上、暑气渐退,两江新区星都会小区篮球场内人头攒动,这里正在播放一场露天电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早些年的露天电影看稀奇不同,这里成了邻里交流平台——不仅能看电影,还能免费喝酸梅汤、吃冰西瓜和爆米花;孩子们还带来闲置玩具和书本,以物易物,打造出一个“儿童跳蚤市场”。

观众变了

孩子是观影主力军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高清投影仪加上巨大的幕布,再配上一个音响,篮球场内,电影《功夫熊猫》便在眼前清晰上映。组装这一切的主力是一名“95后”女孩,她说,如今要播放一场露天电影就是如此简单方便,小区物业人员几乎人人都会操作。

70岁的居民胡奶奶陪着孙女前来观影。她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感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最爱看露天电影,看的是稀奇和热闹。那时通讯不发达,一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得知露天电影的播放时间、地点。播放当晚,人们必定早早吃过晚饭赶过去“占位”,否则根本找不到看电影的好角度。“那时候露天电影清晰度很低,还经常卡带,但是观众多得不得了,幕布背后都挤满了人,看起来画面是反的都不要紧。”胡奶奶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

“以前露天电影是胶片的,播放时容易被烧,幕布上就会出现‘暂停’二字,放映员抓紧修好后才能继续播放。”59岁的居民陈叔叔儿时住在北碚区,为了看一场没看过的露天电影,他曾和伙伴们徒步十公里路。

“80后”居民唐先生下班路过顺便来看了会露天电影。唐先生说,以前的露天电影主要播放给大人看,如抗战片、武打片、爱情片等,现在主要播放给孩子们看,以优质动画片为主。

小区里的露天电影,主要观众是小朋友。

模式变了

是邻里交流平台

露天电影开播放前一小时,有上百名小区居民汇聚于此。

他们有的守在幕布前,一边聊天一边等候观影;有的则在排队领取物业免费提供的酸梅汤、冰西瓜和爆米花等小吃;有的孩子与家长一起,在现场摆起“以物易物”的小摊,期待与他人置换玩具与书本。

“大家心更近了,人情味更浓了。”29岁的居民张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她来这里不为看电影,而是希望和更多邻居相识、交流。在她看来,在电子设备如此便捷、娱乐活动如此丰富的当下,为邻里搭建交流平台才是其吸引人的本质。

天骄智慧服务星都会项目经理杜欣浩表示,小区从2015年至今,每年大约组织2次露天电影。

17日,记者联系上了星都会小区所在的人和街道金祥社区党委书记谭成华,她说,辖区内的6个小区,都在轮流上映露天电影,或由物业和社区联动,或是物业自己组织。

谭成华告诉记者,如今露天电影更像是一个平台,把邻里们聚在一起,帮助邻里们的交流从线上走到线下,助力大家打造“邻里圈”。

搜索新闻报道也能发现,我市乃至全国的各大社区、小区仍在不时放映露天电影。这当中的原因,除了露天电影是一种情怀之外,也在于它如今越发丰富的形式——搭载着各色活动,如宣传反诈知识、普及夏季防火知识、青少年学习互助等,汇聚邻里,让大家走出楼门走到眼前,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热知识

有一种怀念叫露天电影

@渝中区文旅委 文化宫曾播放52年露天电影,有时观影人数达三四万人。 @冷于冰 小时候露天电影电影内容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战争片、武打片、喜剧片、破案片、外国片。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丈夫的秘密》和《峨眉飞盗》。

@乐之书房 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武打片,当时少林系列很风靡,《少林寺》《少林小子》……《南拳王》《八百罗汉》等也很火。

@可口小可爱 《新碧血剑》《十兄弟》《太极张三丰》……我们小时候的坝坝电影香港电影居多,现在都记忆深刻。

@海燕在农村 那时的梦想就是当个电影播放员,感觉挺帅的。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秦欣怡 摄影报道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