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经济 > 正文

【全球新视野】聚威新材客户成立当年即合作 发明专利申请曾因不具创造性遭驳回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舒望/作者 汀鹭/风控

2022年6月28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上海聚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威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不到一年,即2023年4月28日,聚威新材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研究发现,聚威新材以产量表示的市占率或不足0.1%,其下游汽车行业产销增长率不到4%或降温。此外,聚威新材的核心技术专利贡献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足两成,且发明专利数量或行业垫底。不仅如此,聚威新材客户成立当年即合作,且两家供应商的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交易真实性存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以产量表示的市占率不足0.1%,下游行业降温成长能力或承压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行业环境是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然而作为改性塑料行业的一员,聚威新材在国内改性塑料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或不足0.1%。

1.1 2019-2021年,聚威新材的超九成收入来自改性塑料材料

据聚威新材签署日为2022年12月30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聚威新材主要从事高性能改性塑料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威新材的改性塑料产品包括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改性通用塑料、高性能改性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改性塑料合金。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21亿元、2.62亿元、3.63亿元、2.06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23%、99.26%、99.49%、99.56%。

销售区域方面,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的内销收入分别为2.2亿元、2.61亿元、3.62亿元、2.06亿元,分别占其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9.69%、99.6%、99.63%、99.93%。

可见,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改性塑料产品销售占比超九成,销售市场集中于国内。

然而,聚威新材以产量表示的市场占有率或不足0.1%。

1.2 2021年,聚威新材改性塑料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0.08%

据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改性塑料的产量分别为1.02万吨、1.32万吨、1.7万吨、0.89万吨。

据招股书援引公开信息,2019-2021年,国内改性塑料总产量分别为1,955万吨、2,065万吨、2,193万吨。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9-2021年,聚威新材改性塑料产量占国内总产量分别为0.05%、0.06%、0.08%。

不仅如此,聚威新材产品的下游应用市场单一。

1.3 汽车为改性塑料的第二大消费领域,聚威新材超九成产品应用领域为汽车

据深圳市捷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创新材”)2021年年报,捷创新材援引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家电为改性塑料的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约为34%,其次是汽车领域,占比达到了19%,此外办公室设备、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的占比分别为7%、3%、2%。

据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28亿元、3.31亿元、1.96亿元,分别占聚威新材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2.39%、87.02%、90.98%、95.25%。

可见,聚威新材超九成产品的应用领域集中于汽车领域。

事实上,汽车行业或“降温”。

1.4 2018-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负增长,2022年增速不足4%

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2022年,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2,211.68万辆、2,372.29万辆、2,450.33万辆、2,811.9万辆、2,901.5万辆、2,780.9万辆、2,572.1万辆、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

2013-2022年,国内汽车销量分别为2,198.41万辆、2,349.19万辆、2,459.76万辆、2,802.8万辆、2,887.9万辆、2,808.1万辆、2,576.9万辆、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万辆。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4-2022年,国内汽车产量的增速分别为7.26%、3.29%、14.76%、3.19%、-4.16%、-7.51%、-1.93%、3.4%、3.6%。

2014-2022年,国内汽车销量的增速分别为6.86%、4.71%、13.95%、3.04%、-2.76%、-8.23%、-1.78%、3.81%、2.24%。

不难看出,2018-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为负增长,2021-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速均不足4%。

综合上述情况,以产量来看,2019-2021年,聚威新材主要产品改性塑料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不足0.1%。然而,聚威新材超九成的主营业务收入集中于国内汽车领域。而2018-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为负增长。2021-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速均不足4%。在此背景下,聚威新材的未来成长能力几何?或待观望。

二、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贡献收入不足两成,发明专利申请曾因不具创造性遭驳回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研发创新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聚威新材不仅发明专利数量行业垫底,其两项发明专利申请曾因不具创造性被驳回。

2.1 最近三年一期,核心技术专利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占比不足两成

据招股书,聚威新材自称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即科创属性指标要求中,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大于等于5项。其共计拥有发明专利14项,且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为14项,大于5项。

此外,上述14项专利中,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有10项。

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2022年修订)》的决定,内容包括修订发明专利指标的表述。

具体来看,将《科创指引》第一条第一款第(3)项“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修改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将第二条第(5)项“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修订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注意到,报告期内,即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核心技术贡献占比不足两成。

据签署日为2022年11月22日的《关于聚威新材首次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截至首轮问询回复签署日2022年11月22日,对于聚威新材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具体情况,聚威新材称已取得14项发明专利,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共有10项,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上述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对应的核心技术向聚威新材贡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88.63万元、3,478.2万元、5,062.66万元、3,087.58万元,占聚威新材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17.04%、13.16%、13.86%、14.94%

结合科创属性的累计研发投入条件进一步分析,聚威新材或系“踩线”过关。

2.2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仅5.71%,或“踩线”过关

据招股书,《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科创属性指标要求,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聚威新材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532.19万元、1,473.57万元、1,858.06万元、1,195.72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89%、5.58%、5.09%、5.78%。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聚威新材累计研发投入为4,863.82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1%,符合科创属性相关指标的要求。

最近3年即2019-2021年,聚威新材累计研发投入仅3,390.25万元,远未达到“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的要求。于是,聚威新材选择“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的条件,或“踩线”过关。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来看,聚威新材发明专利数量或“垫底”。

2.3 对比同行,聚威新材发明专利数量或行业“垫底”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2022年12月30日,聚威新材及其子公司共拥有14项发明专利。

此外,聚威新材的同行可比企业分别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发科技”)、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利特”)、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恩股份”)、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恩股份”)、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聚隆”)以及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德新材”)、江苏博云塑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博云”)、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通股份”)、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石化学”)。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发科技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为719项。

据普利特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普利特共获得发明专利164项。

据国恩股份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恩股份共获得发明专利51项。

据道恩股份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道恩股份的主要产品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色母粒分别获得发明专利14项、21项、6项,共41项。

据南京聚隆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南京聚隆共获得发明专利52项。

据奇德新材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邦塑”)系奇德新材的全资子公司。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奇德新材、中山邦塑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3项、3项。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截至2022年6月30日,奇德新材及其子公司中山邦塑共拥有发明专利16项。

据江苏博云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江苏博云共获得发明专利20项。

据会通股份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会通股份共获得发明专利111项。

据聚石化学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聚石化学共获得发明专利136项。

可以看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12月30日,聚威新材及其子公司获得的授权专利数量不及其9家同行。

此外,聚威新材两项发明专利申请曾因不具创造性被驳回。

2.4 2017年及2021年,两项发明专利申请曾因不具创造性被驳回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名为“一种阻燃PET打包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9113680487,申请日为2019年12月26日,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撤回专利申请,该专利的申请人为聚威新材。2021年8月25日,该专利申请被驳回,驳回原因为申请的独立权利及从属权利要求均不具备创造性,且说明书中没有记载其他任何可以授予专利权的实质内容。

名为“一种高韧性、高刚性的PC/PBT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76556,申请日为2016年8月30日,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驳回失效,专利申请人为聚威新材。2017年11月8日,该专利申请被驳回,驳回原因为申请的独立权利及从属权利要求均不具备创造性,且说明书中没有记载其他任何可以授予专利权的实质内容。

简而言之,此次上市,聚威新材称其符合科创属性指标要求中,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大于等于5项。聚威新材共计拥有发明专利14项,且聚威新材称该14项发明专利均形成了主营业务收入。然而,上述14项专利中,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仅10项,该上述10项发明专利对应的核心技术,对聚威新材主营业务收入贡献不足两成。而且,2021年,聚威新材的两项发明专利申请因不具创造性遭驳回。此外,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12月30日,聚威新材的发明专利数量垫底,令人唏嘘。

另一方面,聚威新材的客户成立当年,即成为聚威新材非汽车领域的第三大客户。

三、客户成立当年即合作,供应商现零人异象交易真实性存疑

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为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聚威新材多家供应商的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3.1 宝理塑料成立当年成为非汽车领域的第三大客户,其社保缴纳人数0人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0年,宝理塑料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理塑料”)为聚威新材非汽车领域产品的第三大客户,聚威新材向宝理塑料的销售金额为381.78万元,占聚威新材当期非汽车领域产品销售总额的11.22%。

此外,聚威新材称宝理塑料是一家主营塑料粒子、塑胶制品等研发、销售的企业,其终端主要为塑料制件类客户。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宝理塑料成立于2020年1月9日,法定代表人为金祥水。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宝理塑料共进行了两次投资人变更,2020年11月27日,宝理塑料的股东由王筱雨变更为金祥水,2021年2月19日,宝理塑料的股东由金祥水变更为金祥水、苏菊。

此外,2020-2022年,宝理塑料的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据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宝理塑料的股东王筱雨、金祥水、苏菊均无其他关联企业。

即是说,宝理塑料或不存在由其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代缴社保的情况。

此外,聚威新材2021年第一大其他合成树脂供应商,其社保缴纳人数亦为0人。

3.2 昶基新材成立次年成第一大其他合成树脂供应商,其社保缴纳人数为0人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1年,上海昶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昶基新材”)为聚威新材其他合成树脂的第一大供应商,聚威新材向昶基新材主要采购HIPS,采购金额为310.01万元,占聚威新材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1.17%。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昶基新材成立于2020年11月3日,注册资本为200万元,股东为梅思红,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昶基新材未有股权变动。2020-2022年,昶基新材的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据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昶基新材的股东梅思红无其他关联企业。

换言之,昶基新材或不存在由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代缴社保的情况。

问题不止于此。

3.3 2022年1-6月,其他合成树脂的第四大供应商健胜新材社保缴纳为0人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2年1-6月,苏州健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胜新材”)为聚威新材其他合成树脂的第四大供应商,聚威新材向健胜新材主要采购PET,采购金额为123.07万元,占聚威新材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0.77%。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健胜新材成立于2017年7月19日,法定代表人为徐正华。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健胜新材共进行了一次股权变动,2020年11月27日,健胜新材的股东由徐正华、徐友宾变更为徐正华。2019-2022年,健胜新材的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据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3年7月5日,健胜新材的股东徐正华、徐友宾均无其他关联企业。

即是说,2019-2022年,健胜新材或不存在由其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代缴社保的情况。

综上,供应商健胜新材、昶基新材以及客户宝理塑料,与聚威新材交易期间,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期间发生交易是否真实、可信?存疑待解。

问题接踵而至,聚威新材此次上市撤材料是否为“偶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