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正文

世界微动态丨在经典中进行灵魂的壮游 ——对话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董小玉、何林芮
读书应以经典启蒙。德国诗人海涅曾说:“一个伟大的天才靠另外一个伟大的天才来教育自己。这与其说是通过同化,还不如说更多地是通过摩擦。一颗钻石磨光另外一颗钻石。”如果你天天把玩石头,只会沾上一身灰尘;而如果你与钻石“嬉闹”,也许你也会拥有钻石的闪耀。怎样阅读才能浇灌求知的心灵、实现灵魂的壮游?,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本,帮助读者掌握磨砺珠贝的方法。布鲁姆正本清源,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戏剧四个方面梳理经典文学的脉络,呈现出洋洋大观的经典文学世界。书中并没有急功近利的“阅读攻略”总结,但却给出了简单而有效的建议——重复读、大声读、虔诚地读、单纯地读、深读。为了探寻阅读的意义,获悉阅读的真谛,西南大学师生展开了对话。

>
经典蕴含着鲜活的生命
研究生何林芮:阅读从来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有效手段,它还是促使人的感知和想象突破桎梏的不二法则,更是洞悉人性美丑的绝佳路径。然而,当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知识充盈的时代后,反而忘记了应该如何去阅读。评论家布鲁姆因此强调要充分地阅读,不要受任何观念和理论局限,使读者真正成为读者,而不是理念的傀儡,否则“无异于在认知和美学受到欺骗”。布鲁姆相信,阅读经典具有祛魅效果,对此,您如何理解?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布鲁姆把华莱士•史蒂文森的一句诗放到扉页:“读者变成书;而夏夜犹如书的有意识的生命。”文学阅读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回到自己中去的。布鲁姆读文学作品,总是与学院派的意识形态解读迥然相异,如莫泊桑的《泰利埃公馆》,他不以社会文化为切入,也不以阶级斗争为角度,而专注于文本自身,“莫泊桑的反讽瞩目地比他的师傅福楼拜更仁慈”“故事色而不淫,其精神是莎士比亚式的;它扩大生命,却不减损任何人”。布鲁姆希望读者成为一个发明者,放弃一切“主义”,用自己的心灵感知“更原创的心灵”,获取自己的心得,而不是让别人替自己思考。对于布鲁姆来说,文学批评应是经验和实用的,而不是理论的。理论是灰色的,阅读却与生命的体验息息相关,在鲜活中自有微妙之处。如契诃夫的《大学生》,故事极其简单,结构安排却颇具美感。一个年轻的神学院学生,遇到母女二人,给她们讲故事。布鲁姆从中感到真与美长存于一根链条并由这条链维系着,联结过去与现在。这“是契诃夫本人所感动的,似乎是从寒冷和悲惨中非理性地升起的非个人欢愉,以及背叛的泪水”。这种文本细读的功夫对于读者来说是值得学习的,它探幽索微地寻觅出隐藏于文本之下的意蕴,以启迪生命的意义。
“鲜活性”体现在哪里?在布鲁姆看来,它体现在“陌生性”与“审美性”上。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谈到,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strangeness)。这种“陌生性”实际上就是经典文学内在张力的体现。这种“陌生性”使得文学经典不会被现实同化,即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从但丁的《神曲》到贝克特的《终局》,经典的成就实际上就是从陌生性到陌生性的轮回。当我们初次阅读经典作品时,就像在接触一个陌生人,产生一种惊讶而不是期待的满足。同时,布鲁姆还进一步强调审美的自主性,强调阅读应是自我的,而不是社会的,读者应是孤独的,其阅读超越了功利性,不再为外物所囿;文学批评亦如此,它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读者。莎翁的作品“用人类的语言表达人类的情绪”,也就意味着读者必须“用人性来读”。在布鲁姆看来,读者于孤独之中寻求的是自我的完善,惟其如此,反哺大众和社会才成为可能。只有我们全身心地拥抱阅读,享受自我的拓宽,我们必须踮起脚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给经典,才能在孤独中绽放生命的春天。
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研究生何林芮:关于如何读书,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告诫:“事实上,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给另一个人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接受任何建议。”但她接着又提出,“为了获得阅读最深刻和最广泛的乐趣,我们一定不可以无助地、无知地浪费我们的力量”。如此看来,阅读伊始,适当采纳建议以减少在“弯路”上浪费时间至关重要。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内化布鲁姆的读书建议并身体力行?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布鲁姆在序言中提及五项读书原则:第一,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第二,不要试图通过你读什么或你如何读来改善你的邻居和你的街坊;第三,一个学者是一根蜡烛,所有人的爱和愿望会点燃它;第四,要善于读书,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发明者;第五,寻回反讽。布鲁姆在这里特别提到了爱默生所说的要“创造性阅读”——作家写作是一次创作,读者阅读则是二次创作。美学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同样,阅读时的再次创作,没有多年的深度阅读经验是难以实现的。怎么读书实际上是实践性阅读中的方法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读书方式。
茫茫书海,我们应从何处开始阅读?这是读者面对的一个难题:即选择经典。读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叔本华说与其读一本坏书,不如不读书。布鲁姆则大声疾呼:“坏作品永远是一样的,伟大的作品却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要读经典,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重读的,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的作品。在《如何读,为什么读》里,除了熟知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外,我们还看到了卡尔维诺笔下的“看不见的城市”,进入了博尔赫斯的“巴别塔图书馆”,追忆了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这些都是经典,每每细细咀嚼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读者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如何建立阅读的自主性?布鲁姆给出的答案是——不间断地阅读。“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不知道我们欠上帝或自然一个死亡,但不管怎样,自然会来收拾,但我们肯定不欠平庸任何东西,不管它打算提出或至少代表什么集体性。”死亡是每个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敦促着我们,抓紧时间.努力把无意义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而读书就是驶往彼岸的风帆。正如塔尔丰拉比所说:“你不一定非要完成工作,但你也不能随心所欲停止。”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不间断地阅读,只有在永不停息的阅读中,自主性才能被建立,生命的精彩才能被延长。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一个伟大的 文学批评 一本坏书 越多越好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