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有哪些途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有哪些途径?
途径一:戒除高耗能源的“便利消费”模式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消费中的价值观,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类,但也在不经意间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戒除这种便利模式。
途径二:戒除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
无节制使用塑料袋一直是热门便利消费的典型嗜好,塑料袋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同时也从侧面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所以,积极普及“限塑令”不仅能够科普环保意识,同时也能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
途径三:戒除以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
现在很多人都以享受电气化、自动化便利为傲,所以导致日常生活对高能耗动力技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而且对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非常青睐,因此肥胖病例逐年增多。所以,减少“面子消费”,不仅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1)从穿着开始
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一直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Kg的二氧化碳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更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2)从饮食开始
提倡合理饮食,减少粮食浪费,少喝瓶装水和饮料,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纸杯、纸巾等。劝告家人少吸烟。如果每个烟民每天少吸一支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3)从住开始
选用节能电器,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比普通灯泡节能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泡,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电视机的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这样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我国目前有3亿电视机,仅调低亮度这一小动作,每年就可以节电50亿度。
关键词: 发展低碳经济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节能减碳 一次性消费用品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前5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增长12.7% 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扩大
辽宁一批新标准下月起执行 包含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
辽宁扩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 以制造业企业为重点
排行
最近更新
- 发展低碳经济有哪些途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 代理投票是什么意思?代理投票分为哪几种形式?
- 【基金点评A股异动】左侧布局时间窗口到了吗?
- 1至5月杭州市进出口3087.2亿元,同比增长8.9%
-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是什么意思?封闭基金折价率在哪里查询?
- 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生活体验店落户文三数字生活街区
- 打造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杭州自贸片区再添三大项目
- 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是什么?成本管理考核哪三大指标?
- 杭州市召开全市商贸运行暨促消费专班工作会议
- 西湖区强化“金融滴灌”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
- 重磅!2022年度杭州应急联保联供企业名单出炉
- 持仓限额是什么意思?基金持仓金额是实际金额吗?
- 百万年薪难觅一人!杭州生物医药人才储备情况如何?
- 累计投标询价是什么意思?询价投标文件应该怎么做?
- 黄金时代2022第八届杭商领袖峰会在杭州举行
- 筹码集中度指标是什么意思?集中度10%好还是30%好?
- 解套是什么意思?股票被套的三种解套方法一览
- 奖励10万元!临平区为首次“小升规”工业企业拨付奖励
- “小巷子里违停这么多,把我们上班路都堵牢了!”
- 期货套利是什么意思?期货套利交易方法有哪些?
- 杭州西湖区双浦镇依托“人防+技防”守住耕地红线
- 泰达宏利基金张晓龙:养老FOF规模实现从0到1000亿元跨越式增长
- 好消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射击项目比赛场馆通过验收
- 一周内,杭州市上城区四处安置房陆续完成竣工验收
- 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首选地,钱塘区打造“宜业钱塘”新模式
- 鑫佳丽携e-power复合能量健康养生产品 面向全国诚邀加盟
- 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钱塘区狠抓大项目落地
- 控股合并分为哪几种?控股合并需要达到多少比例
- 拱墅区“党的知识进课堂”迎阶段性成果
- 大城善治!拱墅运河亚运公园(学院北路)提升项目投入使用
今日要闻
- 全球热消息:多维科技发布可编程 TMR2623 线性磁场传感器,用于电流检测
- 环球新消息丨保利发展确定20亿元公司债券利率为3.0%、3.4%
- 全球微速讯:海通证券: 电厂日耗正加速回升,关注钢焦煤产业链复苏情况
- 我国日均快递业务量突破3亿件 如何避免快递包装“回收难”困境?
- 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举行 共商科技发展大计
- 5地消费者组织开展雪糕消费体验活动 口味醇厚不甜腻产品受青睐
- 快时尚品牌服饰市场冰火两重天 新兴潮牌不断发力
- 河南洛阳加快推进城市提质 让“旧”遗产焕发“新”生机
- 云南鲁甸打造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 搭建产学研的创新模式
- 拉林铁路累计运送旅客113.7万人次 促进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