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正文

“身怀绝技”的胡安琴阿姨

刚到弄堂口,一阵阵竹叶的清香混合着糯米的芬芳一下子冲进鼻腔,“哇,阿姨,你这粽子也太香了,我的‘馋虫’都被你勾起来了。”在柴桥街道芦北社区,有一位“身怀绝技”的胡安琴阿姨,在她翻飞的巧手下,笔架粽、抱子粽、狗头粽、羊角粽……常见的、不常见的,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粽子迅速成型。

胡阿姨说,在她小时候,端午节家家都要包粽子。“粽叶是刚摘的,泡在清水里。糯米清洗干净,找一个木盆子缠上棉绳,材料备齐就可以包了。”胡安琴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包粽子,这一包就是50多年。原来的粽子比较普通,一般就两片叶子包一个,呈圆锥形,糯米里面也不掺任何东西。“有些粽子还会被串成一串,像风铃一样好看极了。”包好的粽子一次性下锅,随着柴火噼里啪啦的持续燃烧,锅里的粽子也开始发出“咕嘟嘟”的声响。“慢慢煮,不能急,煮完再焖一个晚上,粽子才能软糯香甜,不放任何调料都能连吃两个。”

除了传统的碱水粽,胡阿姨说他们小时候更喜欢研究五花八门的粽子,其中笔架粽和抱子粽最受欢迎。相传在清朝,家里有学子要上京赴考的时候,讲究的人家都会给学子做笔架粽。笔架粽跟一般的粽子不同,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搁毛笔的架子。将毛笔架在粽子上,取其谐音“必中”,寓意逢考“必中”。抱子粽则是几只粽子紧紧地“抱”在一起,从1只到5只,就像是母亲与孩子的拥抱。5只的被称为“五抱粽”,寓意五代见面,五世同堂,是人们对家庭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知道这些粽子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更乐意去超市买款式各异、味道各异的粽子。“虽然现在买着很方便,但总觉得没有自己做的有味道,家里的娃也喜欢吃,我就变着法的给他们做。”胡阿姨说。的确,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味道是不会消失的,这个味道里透着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蕴藏着世代传承的老底子文化。

关键词: 胡安琴阿姨 乡镇开店找项目 白手创业项目 经营儿童餐馆 今年做什么好赚钱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